又经过近半个月的等待,终于确定去处了。
相比18年的面试经历,这次的面试过程感觉相对顺利点,个人的前期准备固然重要,也要考虑到自身的经历和项目经验。
大多数情况一面技术相关问题占比很大,一般是平级或导师级,对候选人的基础、常见问题的解决、技术广度与深度做考核。参考下本站近一个月的文章基本都能通过。
二面开始项目经历会问的多一些,常见的问题有:
- 项目中遇到的印象比较深的问题是什么?如何解决的?
这个看个人了,有的确实遇到了技术问题,比如平台兼容性;如果觉得业务开发遇到的问题较少,也可以说下合作中遇到的问题,比如进度阻塞,个人做了哪些推动进度的事情;或者说接触新项目,需要短时间内快速理解并进入开发,自己是如何做到的。
- 你觉得你的优势以及不足是什么?
如果工作经验较少的,可以回答自己关心技术发展并保持热情,比如尝试过哪些新技术,有没有实际成果。
经验相对丰富的可以回答自己经验丰富,参与的项目数量多、方向多,实践经验丰富,平时注意总结,注重个人影响力,有自己的公众号或其他平台账号之类的。
不足的话就要慎重了,首先不能回答对当前岗位不利的地方,作为普通开发者比如代码能力、沟通能力较差之类的;可以尝试回答领导能力,创新力稍弱,不但非当前必要的,而且表明对自身有一定认识,且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补充自己的不足。
- 除了业务开发,你做过哪些提效的工具或者提出改进流程的观点吗?
个人感觉这点非常重要,只要面试达到这个阶段,那就说明开发能力符合公司要求,剩下的就要看其他方面的素质了,是否可以在备选人中脱颖而出。候选人有没有关注项目开发中不合理或者拖慢进度的地方,有没有做出一些工具或者改进开发流程。不管大的小的,只要你认为有效果就可以说出来,有总比没有好。
- 前端项目性能指标是什么?有做过性能优化专项吗?成果如何?
这个问题一般问的比较多,个人感觉考察候选人对性能指标的理解,在项目中承担的角色,以及工作复杂度。所以建议一定要回顾下自己参与的迭代,包括写过的代码,即使是别人的代码也可以自己加以理解。
除了自身工作,也要关心最终成果,比如监控大盘的性能数据变化多少、访问量、成交量;某些敏感数据尽量保密,其实如果是竞对公司的话,他们知道的可能比你还多😏
列举了我在面试过程中遇到的四个常见问题,第四个是我在简历中写到参与过优化专项,有的公司也比较重视这个,所以聊的比较多。这又再次说明了简历一定要突出重点亮点,并且要充分准备,避免面试时对简历中提到的项目了解不够,理解不深的情况。